快乐主义

距离上一本书读完已经快两个月了,这一段时间没有完整的读完一本书,其一是因为在读《资治通鉴》,其二是读《和狗狗的十二次哲学漫步》读了大半,但是后面的部分读起来稍微慢了一些。这本《快乐主义》的书是一本编起来的小册子,伊壁鸠鲁大概不会给自己的书起这么一个名字。

在哲学史上,伊壁鸠鲁常被误解为沉迷享乐,似乎他的主义就应该被主流所批判,他总是被描述成追求快乐的那一批人,最终形成一种伊壁鸠鲁只会追求快乐的错觉,读完这本书我初步了解了伊壁鸠鲁所谓的“快乐”究竟是什么含义。这本书分了两个部分,前半部分是对生活的思考,像是生活的箴言录,金句大量涌现。

伊壁鸠鲁首先探讨了他对死亡的看法,让我想起了《西西弗神话》的开篇:“真正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,那便是自杀”。伊壁鸠鲁是怎么看待死亡的呢?他认为死亡是一只纸老虎,我们存在,他就不存在,他存在时我们早已消失,他认为死亡就是消逝,在现在尚有大批人相信来生,很难想象一个生在公元前341年的人也对死亡持有如此的态度,他认为死亡是感觉的终止,好坏都基于感觉,你怎么理解死亡决定了人对世界和生活的态度,理解了人终有一死反而能更好的活着,反倒是无法面对死亡的人在等待的过程中无比的痛苦,他说智者既不逃避也不害怕逝去,就像我们总会选择美味的食物而不只是看哪道菜份量更大。对死亡的审视能洗礼灵魂,改变人对生活的态度,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更有价值的事物。

他认为幸福生活有两个目标,一个是身体的健康一个是心灵的安宁,快乐是最大的善,但并非所有的快乐都值得追求,他把快乐区分成了动的快乐和静的快乐,动的快乐像是一时的满足和快感,静的快乐是长久心灵平静、身体无痛,精神无困扰。当短暂的快乐会带来长期的痛苦时,这就是不值得做的。同时他也注意节制,追求快乐并不意味着要更多的快乐,而是在节制的前提下享受快乐,他不追求苦难,只是在最少的需求下获取最稳定的快乐,快乐来自于节制,同时来源于理性的思考。美好的生活由“简单生活”和“深度思考”组成。宁愿在理性选择后碰上坏运气,也好过稀里糊涂的享受好运,因为理性的选择背后是人的选择,不是把一切都交出去。当用理性揭示事物的本质能驱散灵魂中的恐惧,这也是人屹立于世界的力量。他提倡理性,反对迷信和对神的恐惧,对神的愚忠会让人活着就提心吊胆,会影响人获得真正的平静。

第二部分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是来源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,是对迷信的理性解答。他用了大量的篇幅谈了他对世界的解释,由于时代所限,他提出了很多假说,很多在目前看来接近现在人们的理解,只不过两千多年前没有验证的手段,这些还是他对宗教和神理性态度的表达。

伊壁鸠鲁的观点具有启发性,乍看起来和斯多葛主义有很多相似的地方,但是内核更加具有生命力,斯多葛主义和伊壁鸠鲁主义都是让人获得平静的哲学。

这本书是一本篇幅不长的小册子,但限于时代原因,某些内容可能没那么有趣,但不失为了解伊壁鸠鲁及其主义的读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