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

去年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本书《或许你该找个人聊聊》(至今只读了一半,下一步可以把这本书读完),里面有人提到这本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。很多年前,书洋跟我讲过,可以读一读心理学的书籍,应该是十年前了,当时的我不以为意,以为这些技巧根本不值一提,无非是些小把戏,我自信的认为我那一套对待生活的方式和态度就像一把大锤,可以把一切问题都砸碎。当时的情景至今还停留在我脑海里,不过这一切在现在看来,是一件让人会心一笑的事情,这也是经历,就像书里的苍鹭一样,在第一次就告诉蛤蟆一件事,这也是贯穿整本书的内容,为自己负责的只能是自己,而不是其他任何人,变成想成为的自己,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,不但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,还需要决心和勇气。是的,成长就是一个拯救自己,宽恕自己,认识自己的过程,这个过程需要自己走完,也像苍鹭一样,他一直做的事情只是倾听和引导,而阅读本书的我们,也和蛤蟆一起走过了这一段成长的经历。

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很有趣,不艰深晦涩,轻松有趣的文字传达了深刻的人生话题,在蛤蟆救赎的过程中,不自觉地就代入了自己的经历,自己同父母的相处的点点滴滴。以前的自己也是一个不会发怒的人,我一度以为这是一种好的品质,但回头想想,这也只是一种顺从行为,和品格高尚与否无关。这并不是由内而外生发的,而是对外界的一种适应,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,就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。其实当时的自己,也是处在一种怄气的状态,去稀释愤怒。在对待父母的态度上,真正离开父母就是成长的开始,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,这种独特性让这个世界变得五彩斑斓。

最近的阅读中,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越来越独特,从每个人的视角去看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。除此以外,我们的感受也是自己选择的,是我们选择了愤怒、选择了悲伤、选择了和他人合谋,除了身体,没有什么能让我们产生什么感受。面对负面的情绪,悲惨的经历以及种种实际发生的事情,不应该停留在事情本身,而是面对、认识、实践,现在我大概可以平和的去想这些事情了吧。“你还要为自己的不快乐责怪别人多久?”

最后,“所谓活得真实,就是真诚的回应当下的需求。这能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,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舒服,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。”“他们拥有强大的自我意识,了解自己的情绪。他们能管理情绪,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。但也许最重要的是,他们能控制冲动,也懂得延迟满足。”

回想起自己的改变,我能体会到由内而外的情感和顺从的区别,尽管某些时候看起来是那么相似。这本书可能遇到的晚了一些,这条路我自己已经走了一些,可能正是这样才更有感触。

看到最后一章,发自内心的为蛤蟆感到高兴。形象也越发可爱,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,何尝不是我们自己,一个复杂矛盾又简单的生物。

说到这里,最近在读塞涅卡的《道德书简》,里面有一句话此刻就浮现在我脑海中。“人应该将这两种行为混在一起,那些经常无所事事的人应学会行动,而经常忙忙碌碌的人应学会休息。和大自然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吧。她会告诉你,她不仅创造了白天,也创造了黑夜。再见。”是的,不仅有白天、还有黑夜,当然还有此刻独一无二的黄昏。

WechatIMG9679